優網資訊管理系統
僑社快訊 僑社發展 巴國風情 藝文天地 新聞搜索 錦江網

    僑社快訊 rss

【南方日报报道】丝路运河奏响新乐章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时间指针拨回2017年6月13日,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交。地球另一端,璀璨的烟花在巴拿马城上空绽放。当地华人们尽情挥动手中的两国国旗,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人群中的巴拿马“国家中华民族委员会”顾问邱志军尤为兴奋。

5个多月后,巴拿马总统巴雷拉率团首度访华;邱志军作为华人企业家同行,不仅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多年来,巴拿马一直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建交后,巴拿马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从开通首条直飞航线到推进自贸协定谈判,从广东等地企业参加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到巴拿马官方前往广东推介旅游……两国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释放出澎湃动力。

尽管面积不及广东一半,人口仅400多万,2017年GDP刚突破400亿美元,衔接南北美洲、连通两个大洋的巴拿马仍具有“小桨划大船”的作用,已发展为中美洲的航运枢纽、交通要地、贸易重镇和金融中心,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全可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拉美自然延伸的重要承接地。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中巴两国正着力把双方互补优势转化为全面合作优势。“市场的力量”亦闻风而动,为两国经贸合作之树“培土施肥”,让“丝路与运河”奏响新的乐章。

《一条河带动一个国》

2016年6月26日清晨,靠近大西洋的清水船闸人头攒动,历经沧桑的巴拿马运河完成扩建、迎来新生。在鼓乐声中,来自中国的“中远海运巴拿马号”缓缓驶入,成为第一艘通过运河新船闸的货轮。

一个多世纪前,大批华工远渡重洋建设巴拿马运河;一个多世纪后,中国同巴拿马的关系仍因运河而延续。作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中国仅2016年就有超过400艘船只从运河上通过,贡献了约1.5亿美元的收入。

巴拿马,一个因运河而兴的国度。追溯历史,法国人率先开凿巴拿马运河,不料遭遇了“滑铁卢”。1903年,美国取得永久占领、控制和使用巴拿马运河区的权利,并于次年动工开凿运河。1914年8月15日,横贯巴拿马地峡的运河竣工,极大地缩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逐步崛起为闻名世界的“黄金水道”。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将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约81公里的巴拿马运河承担了全球每年约5%的贸易运输量,被视作“全球贸易晴雨表”。随着世界经贸快速发展,船舶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升级,巴拿马运河的航道宽度和吃水逐渐不能满足航运需要。2007年,巴拿马斥资50多亿美元启动了运河扩建项目,在运河两端分别新建第三套船闸和配套设施,同时拓宽并挖深了航道等。

“扩建工程2016年投用后,运河可通行货轮的承载能力从5000个标准集装箱增加到1.5万个标准集装箱,效果显而易见。”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局长基哈诺说,由于运力倍增,通行成本降低,巴拿马运河已经夺回了扩建期间转移到苏伊士运河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运河连接了144条海上航线,可到达160个国家的1700个港口,2017年的货运量和收入分别增加了22%、14%,2018年这两项指标预计将稳步增长。作为巴拿马物流行业的发动机,运河还带动了旅游、金融等产业的发展,总共产生的经济收益约占该国GDP的35%。

敏锐的中资企业早已在巴拿马广泛开展了货运代理、贸易、港口等业务。1995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便进入了当地市场。1997年,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获得了分别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波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25年的经营权,如今这两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巴拿马前列。

“目前运河约20%的货运量跟中国有关。”基哈诺说,中远海运、长荣海运、阳明海运等都是运河的主要用户;总体而言,经运河运到中国的多为谷物等散货,从中国运出来的则以集装箱货物、钢铁制成品等为主。

建交后不久,中巴两国签署了《中巴海运协定》,将共同促进彼此海运业和港口的发展,悬挂两国船旗的船舶挂靠对方港口可享受优惠吨税及其他港口服务的最惠国待遇。基哈诺期待能与中国企业开展更加多元、深入的航运、贸易合作。

《基础设施“中国造”》

从太平洋一侧的巴拿马城驱车出发,一小时左右可以来到位于大西洋一侧的科隆市。玛格丽特岛上,挖掘机、起重机等正在繁忙作业,建设巴拿马乃至拉美地区最大的港口。

这个中国内地企业迄今在巴拿马最大的投资项目,动工已经一年多。它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按照巴拿马运河新船闸设计和建造的集装箱港口码头,以及世界航运关键航线的“咽喉”,预计年吞吐量250万标准集装箱,还将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

此外,从巴拿马首个风电项目,到中美洲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和阿马道邮轮码头项目等,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今年7月27日,捷报又传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体成功中标巴拿马运河第四桥项目,中标合同价14.2亿美元。这是中资企业在美洲地区中标的最大桥梁单体项目。

虽然中巴两国2017年才正式建交,但此前中国企业已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巴拿马的建设,现有40多家中资企业在巴拿马设立机构,包括中远海运、中国银行、华为、中国交建、中国铁建、同方威视、深圳迈瑞、金风科技等。

“中国在巴拿马的投资约为10亿美元,相信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这一数字将不断增加。”巴雷拉在访问中国时曾透露,巴拿马正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运输、交通领域,这将为中资企业提供巨大商机。

巴拿马经济发展领衔中美洲,然而记者走访时了解到,该国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以交通方面为例,首都巴拿马城仅有一条地铁线路,包括主干道、高快速路等在内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长时间堵车时有发生。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巴合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领先世界的全产业链工程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可以与巴拿马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备受关注的是,中国与巴拿马正在合作推进“巴拿马城至大卫市”的客货铁路,助推巴拿马基础设施升级、打造国际物流中心。

“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进展非常顺利。巴拿马的经济是以物流和贸易为基础的,铁路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巴拿马经济和财政部投资计划司副司长奥利弗·埃斯皮诺萨坦言。

《科隆自贸区的“生意经”》

巴拿马运河的横空出世,使巴拿马这个“小国”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1948年,巴拿马顺势而为,在科隆市建立了占地近800公顷的科隆自贸区,以放大“运河效应”。

走过70年时光,如今由围墙环绕而成的科隆自贸区里,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华,有的地方甚至比较破旧,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地位。这里拥有众多国际贸易、物流和金融公司,商品琳琅满目,周边配有多个优良港口、码头,每年吸引了数十万来自美洲各国的客商。

科隆自贸区与巴拿马运河、金融业构成了巴拿马经济的三大支柱。科隆自贸区经理曼努埃尔·格里马尔多说,该区以转口贸易为主,允许企业从事商品的运入、储存、展示、制造、调配等多种业务,已经发展为仅次于香港的世界第二大免税贸易港和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年均贸易额可达190亿美元。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全球设立五大贸易中心,其中的拉美中心即设在科隆自贸区。数年后,随着拉美中心进行转轨改制,越来越多来自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的企业意识到科隆自贸区在拉美的门户作用,不远万里到此“安营扎寨”。

祖籍广州花都的邱志军2000年开始经商,在科隆自贸区设立了国际贸易公司,经常往返于中国与巴拿马之间,将服装、鞋类、玩具、五金等商品源源不断卖到拉美国家。

他谙熟科隆自贸区的情况:“这里主要经营服装鞋袜、电子产品、日用品、药品等,大多来自亚洲,特点是进价低、订单量大。美洲的客商们因此不必大老远跑到亚洲采购,省时又省钱。”

科隆自贸区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商品可以免税进入存放或再出口,无配额限制,而且不用办理许可证。设在区内的企业,向美国和欧洲出口产品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优惠关税(但须符合原产地规定)。由于巴拿马的本国货币仅为辅币,合法货币为美元,因此投资者也不用为货币的贬值和升值而担忧。

“如果中国企业想进军拉美市场,科隆自贸区是上佳选择。”邱志军透露,他在拉美各国设有分公司,已经构建了“中国至拉美”的国际贸易网络。

当前,巴拿马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巴拿马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及科隆自贸区第一大货物来源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商品绝大多数是通过科隆自贸区转口至附近国家。

邱志军表示,近几年到巴拿马尤其是科隆的中国商人和企业有所增多。建交以来,中巴经贸交流访问显著升温,催生了更多机遇。

他指出,中国品牌在巴拿马大众市场的占有率还不高,但知名度、认可度正在提升,最出名的要数华为,格力、美的等也有一定市场,这些都是广东的品牌。作为中国的制造大省和自主品牌基地,广东可以进一步利用科隆自贸区的枢纽功能开拓美洲市场。“想象空间很大。可以统一规划设置广东品牌展贸中心;还可以建立智能工厂,将生产的产品更经济便捷地销售到美洲。”

《故事:“华四代”成“运河高管”》

黄华彦接过笔,在笔记本上不大娴熟地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他的身份,是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信息技术事务的执行副总裁,这是目前华人在运河管理局里最高的职务。

“我的父亲祖籍广州番禺,母亲祖籍中山三乡,都出生于巴拿马科隆省。”今年62岁的黄华彦在巴拿马长大,会说简单的粤语。在美国读完大学后,他曾服务于巴拿马电信和总统府,后在运河管理局工作至退休,前几年被返聘,负责电子、通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尽管已是“华四代”,黄华彦对家族历史仍有比较深的了解。19世纪,他的曾祖父追随兄长的步伐,辗转来到巴拿马科隆谋生,在经营餐馆时与华工同胞们也有密切往来。经过不懈打拼,黄家在巴拿马开枝散叶,发展至今。

“我父亲是做五金生意的。我们从小就在店里帮忙,被父母教导要会做人,尊重客人,做好服务,与人友好交往,同时要努力读书,有一技之长。”黄华彦说。

良好的家教收效显著。黄华彦一家七兄弟,均为高材生,学历至少是本科,分别从事医学、化学、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农业、机械等专业领域,目前有四人在美国、加拿大工作。

黄华彦说,华人总体很勤奋,且有责任心,巴拿马的机构都比较愿意请华人做事,运河管理局就有很多华人。

过去,他曾多次回中国考察和寻根,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广州很大很漂亮,三乡的美食比较有特色。有时间我会多回去走走。”

《建言:以巴拿马为“桥头堡”,“一带一路”辐射拉美》

根据巴拿马经济和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至2017年,巴拿马GDP年均增长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拿马2018年GDP增长的最新预测为5.6%,2019年则为5.8%。

“巴拿马战略位置重要,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是推进‘一带一路’向拉美延伸的战略支点。中国和巴拿马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中国拉美学会常务理事王友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他表示,中国产品符合巴拿马人民日常需求,技术设备适应巴拿马建设需要。中国巨大且多元的消费市场和优势产能,则为巴拿马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巴拿马等中美洲国家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多样选择。巴拿马奉行开放包容的经济政策,支持全球化,这与中国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两国可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带动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

目前,中巴正在推进自贸协定谈判。巴拿马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成为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的高附加值业务中心和地区分销中心,并挖掘对华出口的潜力。

王友明认为,中巴贸易基础良好,主要集中于传统商品贸易领域。面向未来,双方应共同推动贸易合作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促进产业和贸易同步升级。拉美市场很大,巴拿马枢纽作用明显,中国通讯、太阳能、智能电子等龙头企业可以尝试在巴拿马设立拉美地区的研发、营销和服务中心,以此为“桥头堡”进一步辐射拓展拉美市场。

《探索开展农业合作》

在邱志军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开门红,农业合作也是中巴合作的重点。他说,巴拿马两面临海,气候、生态良好,土壤肥沃,自来水可以直饮,然而,由于国家重心在于发展服务经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农业并不发达,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很多土地都荒废了。因此,他建议,中国可以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到巴拿马开展农业合作,在巴拿马西部建设农业产业带,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业态。这样既能带动当地就业,也能满足巴拿马及周边国家需求,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王友明提醒,不少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也会碰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企业投资巴拿马应注意环保、社会责任、用工等方面的问题。

巴拿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麦杞佳对此持类似看法:巴拿马有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如土地私有化等,中国企业到巴拿马投资发展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审慎乐观,避免风险。

《粤可借鉴科隆自贸区经验》

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外贸大省,且在巴拿马的侨胞众多,与巴拿马经贸合作有明显的优势。

“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对接合作,是国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亮点。在中巴合作的大框架下,广东可以进一步发挥地方特色,加强与巴拿马的战略对接,寻找最大公约数,促进中巴友好合作。”王友明建议。

他举例说,中国正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探索平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与巴拿马科隆自贸区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借鉴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此外,与巴拿马的重要省份结成友好省份,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重点推动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合作,也是广东深化与巴拿马合作的一个路径。

“巴拿马连接全球,不仅辐射美洲,还能辐射欧洲,提供很多便利。广东可以充分利用巴拿马的优势,建设全球贸易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进而影响其他国家地区。”基哈诺认为。

麦杞佳提议,开通从广州直达巴拿马城的航线,这既能加深广东与巴拿马的交流合作,又方便广大侨胞回乡。


来源|南方日报
策划|郎国华
统筹|刘江涛
文图|胡良光
视频|胡良光 黄叙浩
编辑|黄叙浩
校对|曹柏英

(20180818)


    專題報道